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17.29亿千瓦时,增速居全国第一。
优化修正技术支持系统相关功能,确保市场设计和技术系统的一致性。引入市场化竞价模式,探索需求响应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有效控制需求响应补贴成本。
抢抓新基建机遇,加快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打造坚强灵活的电力骨干网架,构建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完成年度电网投资220亿元。◆有序构建电力交易格局◆推动浙江交易中心股份化改造。2重点工作◆不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确保政策性降电价措施执行到位。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总结经验,按照5月开展1次周结算试运行,7月启动月连续结算试运行,下半年研究引入外来电、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进入现货市场结算体系的节奏和频次,力争年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具备连续结算试运行条件。严把业主遴选、规划批复、公司组建等环节,组织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新一轮试点申报和落地实施。
◆全面提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运行。统筹电力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发用电计划管理和电力市场改革,在优先保障居民、农业和重要公共事业用电基础上,有序推动电力运行管理模式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全面放开经营性行业发用电计划。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3.680,-0.05,-1.34%)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4%、6.9%、13.6%、15.8%和5.8%。
二季度,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0.7%,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6.8个百分点。从货运量看,6月份,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月加快3.5个百分点。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0.4个百分点。二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0.7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全国26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江西、浙江、西藏等5个省(区)增速超过10%。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9%、4.3%、7.0%和14.3%,二产、三产用电继续回升,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
从货运量看,6月份,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月加快3.5个百分点。从用电看,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逐月加快。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3.680,-0.05,-1.34%)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4%、6.9%、13.6%、15.8%和5.8%。以下为文字实录: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袁达:下面,我先介绍5方面情况。
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7月17日(周五)上午10:00,召开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和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客运方面,二季度以来全社会客运量逐月回升,6月份日均客运量达到2670万人次,比上月增长12.3%。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9%,增速均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二季度,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0.7%,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6.8个百分点。
第一,关于经济运行实物量指标有关情况从发电看,6月份,全国发电量快速回升,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逐月加快。二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0.7个百分点。
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0.4个百分点此外,为节约厂区用地和降低潜在风险,矗立30年的一期烟囱将随着四大工程建设而被同步拆除。
一期产能3万吨/日工程将在10月份投产。电厂采用2个单跨三心圆空间网架结构+骨架膜封闭方案和双跨海鸥形结构+骨架膜封闭方案,对三个煤场实施封闭改造。工程将在今冬供暖前完成,届时企业供热能力将达1600万平方米。同时,电厂对全厂含煤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末端废水及含油废水等处理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升级。电厂充分利用一期机组拆迁闲置土地、原有海水取排水设施及自产电能、热能等独特优势,建设产能1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总封闭投影面积近7万平方米,设计总储煤能力31.2万吨,同步建设数字智能化煤场管理系统。
近日,山东分公司威海电厂海水淡化、供热增容、煤场封闭和污水治理四大工程全面启动。供热增容项目通过实施3、4号汽轮机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在一期闲置主厂房新建一座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的供热首站
工程将在今冬供暖前完成,届时企业供热能力将达1600万平方米。电厂充分利用一期机组拆迁闲置土地、原有海水取排水设施及自产电能、热能等独特优势,建设产能1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
一期产能3万吨/日工程将在10月份投产。同时,电厂对全厂含煤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末端废水及含油废水等处理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升级。
供热增容项目通过实施3、4号汽轮机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在一期闲置主厂房新建一座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的供热首站。近日,山东分公司威海电厂海水淡化、供热增容、煤场封闭和污水治理四大工程全面启动。总封闭投影面积近7万平方米,设计总储煤能力31.2万吨,同步建设数字智能化煤场管理系统。电厂采用2个单跨三心圆空间网架结构+骨架膜封闭方案和双跨海鸥形结构+骨架膜封闭方案,对三个煤场实施封闭改造。
此外,为节约厂区用地和降低潜在风险,矗立30年的一期烟囱将随着四大工程建设而被同步拆除由于到十四五时期我国清洁可再生能源每年可提供2500亿千瓦时左右的新增电力,再考虑需求侧资源、存量煤电机组优化等因素,我国十四五时期不用新增煤电装机,也完全可以满足新增电力需求。
中远期我国煤电装机及煤电煤耗需持续下降袁家海表示,煤电无论如何做清洁环保技术改造,其污染物排放仍然相对较高。由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中国能源网协办的《中国煤电发展之路辨析》系列沙龙第六期中,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华北电力大学袁家海教授,为大家分享中国电力和煤电近、中、远期发展战略。
袁家海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应该力争将煤电装机控制在11-11.5亿千瓦、煤电煤耗控制在13.1亿吨标准煤之内,以此来倒逼我国煤电的结构调整、角色转换和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发展。袁家海认为,中远期来看,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的目标,2035年煤电装机需下降到8亿千瓦以内,煤电煤耗也不应超过10亿吨标准煤。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一共停建、缓建和取消了1.5亿千瓦的煤电新建项目。第二个关键词是供给侧改革。2017年,以国家发改委为首,16部委联合发布了煤电供给侧改革的重磅文件,将严控新建煤电产能和有序退出落后产能,当做整个十三五期间煤电政策的基调。如果没有积极政策的落地,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煤电装机规模会超过12.5亿千瓦。
严控新建煤电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主要政策,而煤电供给侧改革中的另一个主要政策是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袁家海表示,当前我国电力存在的结构问题主要是全年电量过剩、全国范围内电量过剩,但短期尖峰负荷资源不足,部分时段和部分地区电力短缺。
在近、中期和远期的电力发展战略中,煤电的定位和角色变化是什么?如何加速中国煤电发展从减缓到不增长再到下降,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定力是普遍关心的话题。截止2018年底,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集团五家主要发电央企负债总额1.1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73.1%,亏损面达54.2%。
为了让我国碳排放及早达峰,我国主管部门应提前思考,进行政策布局,在十四五时期的后半阶段就让煤电装机进入下降通道,以满足《巴黎协定》的要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煤电的超低排放只是覆盖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超细颗粒物和重金属等指标还未覆盖。
本文由成名成家网发布,不代表成名成家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m3wh.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05n9m/2796.html